香港的校外教育風氣完全沒有停止。由學前教育,各種興趣班,再到風靡全港中學的補習名師風潮,一一反映出香港人非常重視教育。這已是老生常談的議題,畢竟教育是孩子將來適應社會與否的關鍵。
不過當我們為孩子報讀補習班之前,我們要思考一下究竟補習班需不需要呢?單講數學補習班總類已經琳琅滿目。家長應該協助自己和孩子,重建認識數學學習的正確態度,以免反被補習班拖累。
1. 數學沒有想像中那麼難
首先要破除的心魔就是自認自己是個數學白痴。很多家長從小被數學擊倒,坊間許多補習班招生時,那些報讀前的測試難度偏高,藉此鼓勵家長為孩子報讀補習班。
其實,數學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難。那些看似複雜的算式,以正確思維就可逐一擊破。就以小編本人作為例子。小時候剛升初中對多頂式(Polynomial)非常討厭,就算對著方程式也不能將題目簡化成最終答案。在一次計算時我大腦靈機一觸,我嘗試於答案所列出的步驟與題目進行仔細對比,那些數字彷彿變成一個個積木,慢慢地我愛上了他,於最後DSE中我會為多項式這個送分題感到高興。回過頭來,原來我不是一個數學白痴,而是一個不懂靈活變通的人罷了。
2. 補習不是提升成績的唯一方法
補習數學的確對考試有幫助,但並不是提升數學成績的不二法門。不論校內抑或補習班,其實最重要是培養孩子的數學基礎。至於孩子數學成續未如理想,因此而報讀卻不是唯一解決方法。
家長作為孩子最親密最信任的親人,所以父母能以正確態度教導孩子的效果就是最好不過。與子女溫習的時候,可以先找出孩子哪一部分不擅長,孩子可能面對某些題目又或者算式偏弱,總是重覆犯錯。這個時候不要當孩子如下屬般指責,反而視作同伴一樣,協助他面對一道道題目。目的是讓孩子感受到學習並不是孤軍作戰,就算犯錯也不要氣餒,對準槍頭改善自己不足,享受進步所帶來的樂趣。這才是推動孩子「知錯主動改」的正確態度。
3. 先對準問題再選補習班
先以孩子學習狀況為主,再為他選擇一個合適的補習班。
如果家長實在難以幫助孩子溫習而決定報讀補習班,那麼選對補習班就是關鍵。這個時候,孩子的意見便相當重要。家長可嘗試以不責備針對問題的態度為大前提,與孩子討論甚麼因素影響學習。是否上課聽不懂老師解釋?還是討厭數學老師?找到問題才能尋找到對的補習班。